桦昌店地址:205国道曙光路口桦昌大酒店三、四楼

电话:0753-3366666

迎宾店地址:兴宁市迎宾大道凤英长廊侧

电话:0753-3323333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行业动态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为客家菜代言!以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为新契机发展新业态
发表时间:2019-1-9 点击:1219

1月8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粤菜师傅’工程·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央、省、市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梅州市。一行人通过实地走访广东省首个“厨师之乡”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位于梅州农校的“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展馆”及大埔县小吃文化城,了解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建设情况。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为客家菜代言!以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为新契机发展新业态

当天,梅州市市委书记陈敏接受采访团专访时说,梅州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很有意义,很有必要,很有基础,很有条件。接下来,梅州将坚持把“客家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

发展客家菜产业新业态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为客家菜代言!以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为新契机发展新业态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为客家菜代言!以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为新契机发展新业态

当天下午,媒体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了玉水村。在村委聚集了大批村民,他们正品尝着从玉水村走出去的名厨现场制作的菜肴。广场中心地带,“玉水名厨”们在为梅县区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的学员们授课,热闹而融洽。

近日被评上广东首个“厨师之乡”的玉水村,全村2700个户籍人口中,从事餐饮服务的超千人,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逾百人,一年带回劳务收入达5000多万元。厨师足迹东至上海、西至甘肃、北至黑龙江,遍布全国27个省份。中国中生代顶尖五十强厨师郭开扬,“180万拍一只姜蓉鸡”制作人郭科,“中华金厨奖”得主朱世雄等名厨皆出自此村。

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为客家菜代言!以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为新契机发展新业态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为客家菜代言!以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为新契机发展新业态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为客家菜代言!以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为新契机发展新业态

从玉水村离开后,媒体一行又来到位于梅州农校的“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展馆”,具体了解了梅州客家菜的历史、背后的故事、蕴含的文化和发展的历程。

“梅州是中国客家菜之乡,这里空气好、水质好、绿化好、土壤好,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是应有之义。”在接受采访团专访时,陈敏说,客家菜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则为食材种植提供了基础。打造客家菜产业,形成客家菜产业链条,梅州有基础,也有条件。“我们一定要把‘客家菜师傅工程’认真实施好!”陈敏说,梅州推进“客家菜师傅工程”重点是实施客家菜文化品牌提升行动、客家菜产业化建设行动、客家菜人才培养行动、客家菜师傅就业创业行动四大工程,推动客家菜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助推全市乡村振兴发展。

“客家菜师傅工程”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老鼠粄、笋粄、百侯薄饼、算盘子……在“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采访团一行品尝了大埔小吃

大埔县有着“中国小吃名县”的美名,10种名小吃入选《中国名小吃》名录。依托深厚底蕴,2016年上半年,大埔县创建了“大埔小吃”产业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基地已成为客家小吃人才输运、引进、交流的重要场所,为大埔小吃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至目前,该基地已进驻企业94家,创业带动就业311人,成功挂牌“大埔小吃”企业有56家,2018年已开培训班5期,培训大埔小吃制作人才150人。

丘明轩于2016年7月入驻大埔县“大埔小吃”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并在基地中学习到了客家美食常见种类的做法以及原料的选择、材料的搭配等。通过自身努力,他己会制作梅菜扣肉、酿豆腐、笋粄等传统客家菜。“梅州正在打造‘客家菜师傅工程’,我对从事客家菜创业的致富之路充满信心!”

希望学习好厨艺实现脱贫致富的还有今年15岁的李远威。李远威8岁时,父母因病逝世,留下他和爷爷相依为命。考虑到李远威家庭情况,梅州市农校为李远威免除了学费。而今在农校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学习了一年的李远威对未来充满信心。“厨师是朝阳行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自梅州“客家菜师傅”工程实施半年多以来,梅州市以厨兴村、以厨致富,着力把“客家菜师傅”工程做成富民工程。

“‘客家菜师傅’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我们要把它做成一项富民工程。”陈敏说,接下来,梅州将高质量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坚持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群众致富,带动农村发展。

梅州是华侨之乡,众多客家人定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陈敏说,希望通过“客家菜师傅”工程,做大做强梅州客家菜品牌,让更多居住在梅州以外,特别是迁居国外的客家人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唤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增强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让客家菜的足迹“走出”围龙,香飘四海。